性味归经
甘,温。归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腰膝痿软,阳痿滑精,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入丸、散或熬膏。
来源
本品为锁阳科植物锁阳CynomoriumsongaricumRupr.的干燥肉质茎。春季采挖,除去花序,切段,晒干。生长于干燥多沙地带,多寄生于白刺的根上。分布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地。
性状
本品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5~15cm,直径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和不规则凹陷,有的残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鳞片。体重,质硬,难折断,断面浅棕色或棕褐色,有黄色三角状维管束。气微,味甘而涩。
炮制
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的片。外表皮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显纵沟及不规则凹陷。切面浅棕色或棕褐色,散在黄色三角状维管束。气微,味甘而涩。
复方
①治痿:黄柏半斤(酒炒),龟板四两(酒炙),知母二两(酒炒),熟地黄、陈皮、白芍各二两,琐阳一两半,虎骨一两(炙),干姜半两。上为末,酒糊丸,或粥丸。(《丹溪心法》虎潜丸)
②治阳弱精虚,阴衰血竭,大肠燥涸,便秘不运:琐阳三斤。清水五斗,煎浓汁二次,总和,以砂锅内熬膏,炼蜜八两收成,入磁瓶内收贮,每早、午、晚各食前服十余茶匙,热酒化服。(《本草切要》)
③治肾虚遗精,阳萎:锁阳、龙骨、苁蓉、桑螵蛸、茯苓各等分。共研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早晚各一次。(《宁夏中草药手册》)
④治阳萎,早泄:锁阳五钱,党参、山药各四钱,覆盆子三钱。水煎服。(《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⑤治老年气弱阴虚,大便燥结:锁阳、桑椹子各五钱。水煎取浓汁加白蜂蜜一两,分两次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⑥治泌尿系感染尿血:锁阳、忍冬藤各五钱,茅根一两。水煎服。(《宁夏中草药手册》)
⑦治胃溃疡:锁阳、珠芽蓼各三钱。水煎服。
⑧治消化不良:锁阳五钱。水煎服。
⑨治白带:锁阳五钱,沙枣树皮三钱。水煎服。(⑦方以下出《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⑩治二度子宫下垂:锁阳五钱,木通三钱,车前子三钱,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大枣三个。水煎服。
⑾治胃痛,胃酸过多:锁阳四两,寒水石(煅)五两,红盐一钱,龙胆草一两,冰糖十两。共为细末,每服三钱。
⑿治心脏病:锁阳,冬季采集后用猪油(或奶油)炸后,经常冲茶服,二十日为一疗程。(⑩方以下出《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文献摘录
1.《中药学》
补肾壮阳益精,润燥滑肠。
①用于肾虚阳痿,腰膝无力,遗精滑泄等症。
本品甘温体润,能益精兴阳、养筋起痿,对肾虚阳痿、腰膝无力等症,常与牛膝、枸杞子、山萸肉、五味子、熟地等配合应用。
③用于虚火便秘等症。
本品体润滑肠,有润燥通便之功,对虚火便秘之症,可与火麻仁、柏子仁等配合应用。
2.《玉揪药解》
味甘,微温,入足厥阴肝经。补血滋阴,滑肠润燥。
锁阳滋肝养血,润大肠枯燥,荣筋起痿,最助阳事,性与肉苁蓉同。
3.《中药炮制》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洗净泥沙,春冬季用温水,夏秋季用冷水稍浸片刻,捞起滤干水份,投入缸内,润透取出,切横片1分厚,晒干。也可用蒸法,将药洗净,放蒸笼内,蒸2小时取出,切片晒干。
4.《雷公炮制药性解》
味苦咸,性温无毒,入肾经。补阴虚,固髓,润大便燥结。宜酥炙用。
按∶锁阳咸温,宜入少阴,《本经》不载,丹溪续补,以其固精,故有锁阳之名。主用与苁蓉相似,老人枯闭,最为要药。大便不实者忌之。
5.《得配本草》
甘,温。入足少阴经血分。益精兴阳,润肠壮筋。佐虎骨胶,治痿弱。酥炙。禁用与苁蓉同。
6.《本草易读》酒洗用。功同肉苁蓉,而功力过之。
甘,温,无毒。润燥养筋,治痿弱,益精气。与苁蓉同功。大便滑者忌之。
出肃州。乃野马与蛟龙遗精所生,发起如笋,上丰下俭,鳞甲栉比,筋脉联系,绝类男阳。
里之淫妇,就而合之,一得阴气,勃然怒长。又曰此自有种类。
7.《本草求真》
(山草)补阴润燥功同肉苁蓉
锁阳(专入肾。兼入大肠。辍耕录云。锁阳生鞑靼田地。野马或与蛇龙遗精入地。久之发起类。甘咸性温。润燥养筋。凡阴气虚损。精血衰败。大便燥结。治可用此以啖。并代苁蓉煮粥弥佳。则知其性虽温。其体仍润。未可云为命门火衰必用之药也。故书有载大便不燥结者勿用。益知性属阴类。即有云可补阳。亦不过云其阴补而阳自兴之意。岂真性等附桂。而为燥热之药哉?但古表着药功。多有隔一隔二立说。以致茫若观火。究之细从药之气味形质考求。则孰阴孰阳。自尔立见。又奚必沾沾于书治功是求者乎?状类男阳。用宜酥炙。
8.《本草备要》
补阳,滑肠
甘温补阴。益精兴阳,润燥养筋(强筋故能兴阳)。治痿弱,滑大便(便燥者啖之,可代苁蓉,煮粥弥佳)。
鳞甲栉比,状类男阳。酥炙。
9.《本草求真》
锁阳,本与苁蓉同为一类。凡阴气虚损,精血衰败,大便燥结,治可用此以啖,并代苁蓉,煮粥弥佳,则知其性虽温,其体仍润,未可云为命门火衰必用之药也。故书有载大便不燥结者勿用,益知性属阴类,即有云可补阳,亦不过云其阴补而阳自兴之意,岂真性等附、桂而为燥热之药哉。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药,请遵医嘱
图片文字难免错误,欢迎留言探讨。
图片选配于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