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支撑中医药学完整体系三大支柱之一的李时珍《本草纲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人类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迸发出光芒四射的智慧,既创造了古老的神奇,又馈赠后世恢弘博大的无价之宝藏,是人类“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也正是李时珍的这部登峰造极的博物学巨著《本草纲目》。从《本草纲目》中提炼出的抗衰老精髓是《本草纲目》博大精深之沧海一粟,是历代医药学家历经数千年磨砺所得,已穿越过历史与现实之交融,经历过东方与西方文化之碰撞,在人类“回归自然”的热潮中,可谓中国文化之骄傲,中国医学之奇葩。从今天开始我们分几期讨论一下《本草纲目》中的抗衰老精髓,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收藏保存转发,让我们一起为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做一份贡献。
李时珍的抗衰老学术思想
抗衰老学是祖国传统医药文化背景下不断衍化渐进而成的一门独特学科,是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的艰辛实践中,用惊人的智慧与顽强的毅力创造出的珍贵遗产,作为明代最伟大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蕴藏着众多令世界科学界十分惊叹的抗衰老知识,在有关药物的附方中收录了抗衰老方剂首,涉及衰老性病症种,为后世研究衰老性疾病的治疗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李时珍在抗衰老方面的立论十分宏深邃密,垂范人类多年,广泽后世今人,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当今,在“人体科学”成为21世纪最重大的科研领域之一和新的历史性“回归自然”的热潮中,李时珍的抗衰老学术思想精髓为人类寻求抗衰防老开辟了一条简便、实用、安全、有效的新途径。1.健脾和胃,增本抗老
脾为土脏,为气血生化之源。李时珍认为:“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邪自去,百病不生”,“土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舆也。”脾胃生理功能正常,脾土得养,后天充实,对防止疾病、抗衰延年有重要的意义。李时珍指出:“脾乃元气之母。”脾胃生理正常,脾土得养,后天无伤,枢机升降有序,气血化源充足,则自可延年。《本草纲目》所载调补脾胃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白茯苓、灵芝等达80余种,具有抗衰作用的方剂如参术膏、不老丹、补中益气丸等70多方,说明李时珍抗衰施补重脾胃。确实人之衰老肾精先枯,全仗脾胃运化吸收精微,使五脏滋荣,元气得继,才能却病延年,健补脾胃实为抗衰延年的关键。然李时珍在补益侧重脾胃的前提下,又不惟单补,力倡补中寓通。如《本草纲目》升麻条载一顽固性腰胁胀痛者,反复发作,服温脾祛湿,滋补消导,诸药罔效。李时珍谓:“大抵人年五十以后,其气消者多,长者少;降者多,升者少”,用四君子酒补中益气,合升麻葛根汤升扬清气,气机通畅,则诸症如扫。李时珍在对脏腑生理病理的有关论述中,尤其重视脾胃的后天作用。李时珍认为,脾为土脏,土能生万物,脾土系气血生化之源,力倡“脾乃元气之母”之说。脾胃健旺,元气充沛,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他还强调,脾者黄官,“所以交媾水火,会合金木者也”。亦道:“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天。千古之下,窥其奥而阐其微者,张洁古、李东垣二人而已。”既指明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胃于人体内之重要地位,又强调脾胃精气的奉养在人体寿命中的关键地位。李时珍还进一步指出:“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火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权與也”。其意为,脾胃生理正常,气血化源充足,如此既可确保五脏之间的相关协调,又可防止疾病丛生,保健延年,意义重大。在《木草纲目》中李时珍对培补脾胃、益气固本的方药记载较多,诸如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黄精、苍术、灵芝、刺五加、甘草等常用药凡70余种。并予阐述,如人参功效,李时珍云:“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实验证明,人参能延长人的羊膜细胞的生命周期,推迟羊膜细胞的退行性变化,有防止细胞衰老的功能。国内研究发现,人参能增加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促进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因而具有抗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又如黄精,李时珍言:“补中益气…久服轻身,延年不饥。”现代实验发现,黄精有提高人体T淋巴细胞的作用,还能降血糖,降胆固醇,对防治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病、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元气是人体生理功能之根本,欲健身者,贵在未病之先,注重脾胃,固其元气,使后天充实,则不受戕害。故李时珍自立“人参膏”、“参术膏”、“苍术散”、“脾虚不化方”、“薏苡酒”、“术酒”及各种谷食酒和服食健脾和胃药,并汇集历代医家、养生家关于培补脾胃之方多达80余首。其附方有以人参、白术组成的“参术膏”,有滋补、止久泄痢,治一切脾胃虚弱,补益元气之功;以人参、生姜、蜜组成“脾胃虚弱不思饮食方”,治疗脾胃气虚证;以山药、白莲肉、小茴等组成的“返本丸”等。李时珍还举有服食术的抗老健身例案:“葛洪《抱朴子·内篇》云:南阳文氏,汉末逃难壶山中,饥困欲死,有人教之食术,遂不饥。数十年乃还乡里,颜色更少,气力转胜,故术一名山精是也。”又案:“浦江郑兄,五月患痢,又犯房室,忽发错迷,不知人事,手撒目暗,自汗如雨,喉中痰鸣如锯声,小便遗失,脉大无伦,此阴亏阳绝之证也。予令急煎大料人参膏……尽三斤,方能言而索粥,尽五斤而痢止,至十斤而余安。”诸案例,时至今日仍给人启迪。2.补益肝肾,健身延寿
肾藏精,主骨,生髓,内寄真阴真阳,为人体之根本。肝藏血,主筋,司疏泄,调节血液,舒畅气机,开窍于目。肾藏精而肝藏血,精血相生,同盛同衰,皆靠肾水之滋养,故有肝肾同源之谓。而且“肾为先天之本”,“肾为性命之源”,对后天之生殖、发育、衰老起着关键作用。故李时珍云:“命门即肾之说”,“命门者……为藏精系胞之物,为生命之源,相火之本,精气之府”。他非常重视肝肾功能对健康长寿之影响,指出:肾气虚弱,阳气衰微,不能熏蒸脾胃,则脾胃虚寒,运化无力,致使肾气失去补充而亏乏。李时珍抓住肾在人体的重要地位与特点,于《本草纲目》中记载养肝补肾药物有枸杞子、女贞子、丝子、紫河车、地黄、鹿茸、山萸肉、刺五加、何首乌、续断、补骨脂、益智仁、肉苁蓉、黄精、狗脊、巴戟天、淫羊藿、仙茅等30余种。如何首乌,李时珍云:“益血气,黑须发,悦颜色,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据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含葸醌衍生物、卵磷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物质,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症以及心脑供血不足者有良效。临床发现,何首乌还有提高T淋巴细胞的功效,这充分说明何首乌不失为抗衰健身之良药。李时珍举例以示:“嘉靖初,邵应节真人,以七宝美髯方上进,世宗皇帝服饵有效,连生皇嗣,于是何首乌之方,天下大行其矣。宋怀州知州李治,与一武臣同官,怪其年七十余而轻捷,面如渥丹,能饮食,叩其术,则服何首乌丸也,乃传其方。”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众多长寿方中,补肾益肝、舒筋增髓之方药约有近首,占29.1%。李时珍自立方中,有以金毛狗脊、远志肉、白茯神、当归身组成的“固精强骨方”;以乌雄鸡合无灰酒煮成的“肾虚耳聋方”;以蛤蚧、虾米、茴香、蜀椒等组成的“补肾兴阳方”;以阿胶、葱白组成的“老人虚秘方”;以蜀椒、生地组成的“椒红丸”;以及酒、粥、服食方75首。这些方药,均具有补肾益肝、益阴壮阳、固齿乌发、容颜益寿之功,乃养生增寿必备之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胡桃条指出:“命门者……为藏精系胞之物……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气之府……。”《本草纲目》选用补益肝肾之方,能抗衰延年的方剂如仙茅丸、斑龙丸、补肾益阳方等,名目繁多,在补益肝肾中尤重肾阳之虚衰,《本草纲目》所载温肾药物如菟丝子、山萸肉、肉苁蓉、补骨脂、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冬虫夏草、鹿茸等,有激发、振奋、扶助肾中之真阳的功效。肾阳禀于先天,为人身之根本,激发他脏,对生、长、壮、老、已的整个过程起决定性的作用。温肾阳药物可适应于面色觥白、神萎多寐、畏寒肢冷、流泪尿频、阳痿早泄、宫寒不孕等症。然这些症状又多是中医衰老指数,温补肾阳可使衰老指数下降。李时珍温补肾阳法对后世温肾益心、温肾助脾、温肾利水,温肾暖肝、温肾纳气、温肾益精提供了拓展基础,对近代运用补益肝肾、温壮肾阳以抗衰延年起指导作用。创作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收藏点赞分享,这里是时刻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maoa.com/xmyc/10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