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上海名老中医金匮典藏
名中医小结
刘嘉湘,男,年生,福建福州市人。年福建军医医务学校医科毕业,年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六年制医疗本科毕业。曾师从张伯史、陈翅堂等名医,深得其传,医院医院内林、肿瘤科就职。现任上海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肿痛专科医疗中心主任、上海市中医肿痛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特邀评审员、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抗感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因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药学会顺问、上海市中医药肿瘤学会主任委员、《肿瘤杂志》等多种杂态编委、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年被评为“上海市名中医”。
刘嘉湘教授四十余年来从事中医药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医、教、研,经验丰富,对中医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有较深造诣,尤其擅长治疗肺癌、胃痛、秆癌、肠癌、乳腺癌、脑痛等各种肿痛。其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及发明嫦酥膏治疗癌性疼痛成果显著,先后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一等类,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上海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多项,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医学荣誉奖以及“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载入《世界名人录》、《国际名人录》。
■医术篇
治肿瘤,中医药也“有一手”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共有万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万人,女性万人。预计到年,每年新发肿瘤患者数将达到万。在我国,根据年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男性人群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两百,女性人群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百五十。
面对“来势汹汹”的恶性肿瘤,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产生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治疗方法,如外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那么,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上有什么特色和优势呢?刘嘉湘教授认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治疗的时候格外重视全身和局部相结合。
其次,中医药在稳定和缩小瘤体方面有积极作用。例如,在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上,有研究把单纯采用中药治疗与化疗两种方法作对照,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该病能稳定或缩小瘤体。这是通过几十年临床研究而得出的结论,较为客观。
第三,中医药对于放疗、化疗有解毒增效作用。在放疗、化疗的同时采用中医药治疗,能够减轻其毒性和不良反应,增加其疗效。
第四,中医药通过扶助正气、调节人体的阴阳气血经络的平衡来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从而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期,甚至治愈疾病。
在治疗方法上,中医也是多种多样,有中药内服、静脉注射、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疗法等。
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方法。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的效果,例如:
七叶一枝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肺癌、肝癌、脑癌、骨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肿瘤疾病。
白花蛇舌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积的功效,可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半枝莲: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的功效,可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
昆布:具有化痰利水、软坚散结的功效,可用于甲状腺癌、肺癌、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性癌、恶性淋巴瘤等。
海藻:具有软坚散结、消痰利水的功效,可用于甲状腺癌、肝癌、肺癌、胃癌、恶性淋巴瘤、腮腺癌等。
八月扎:具有理气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肺癌等。木香:具有温中和胃、行气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肝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伴有肝胃气滞症状者。
莪术:具有行气破血、祛瘀消积的功效,可用于宫颈癌、肝癌、胆管癌、胃癌、卵巢癌、肠癌、肺癌、恶性淋巴瘤等。
石见穿: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等。
全蝎:具有消肿、散结、祛风、止痉的功效,可用于脑瘤、癌性疼痛等。
娱蚣:具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脑部肿瘤、骨肿瘤、癌性疼痛等。
斑鹜:具有破血散结的功效,可用于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皮肤癌等。
马钱子:具有活血消肿、通络止痛的功效,可用于胃癌、肠癌、食管癌等。黄芪:具有补气固表、托毒生肌的功效,可用于消化道肿瘤、肠癌、肺癌等各种肿瘤有气虚表现者。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肺健脾、生津安神的功效,可用于各种肿瘤有气虚表现者。此外,人参所含的人参皂甙和多糖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各种肿瘤脾胃虚弱者。
天冬:具有养阴清热、润肺滋肾的功效,可用于乳腺癌、肺癌、肝癌、白血病等。
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养胃生津的功效,有利于手术后以及放疗、化疗后的肿瘤患者康复。
冬虫夏草:具有滋肺补肾的功效,可用于肺癌、肾癌、前列腺癌等。
中药外治主要是利用药物透过皮肤、黏膜、穴位、孔窍等部位,让其直接被吸收,发挥整体和局部的调节作用。外治的方法很多,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有以下三种。
中药外敷法:这种方法不但对局部癌肿有消散作用,而且可以减轻肿瘤患者的症状,特别是在减轻癌性疼痛方面效果显著。刘嘉湘教授研制的“蟾乌巴布剂”(原名“蟾酥膏”)就是一种外敷药物。此外,外敷法对于癌性发热、癌性胸腹水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中药灌肠法:这种方法目前应用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例如,晚期食管癌、胃癌、肠癌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可以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塞入法或插药法:这种方法多是针对阴道、直肠、耳道、鼻腔等部位的肿瘤,能够使药物直达患处,见效比较明显。
针灸疗法也是治疗肿瘤疾病的方法之一。它立足于对全身功能的调整,价格较为便宜,而且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有研究表明,针灸疗法能明显改善食管癌、胃癌、肝癌等患者的症状,还能减轻放疗、化疗时的不适反应以及减轻癌痛等。这主要是因为针灸不但能调节脏腑功能失调、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失调,还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肿瘤治疗根本大法:扶正+祛邪
刘嘉湘教授治疗肿瘤四十余年来,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他认为:肿瘤治疗的根本是既要扶正,又要祛邪。
“扶正法”不同于西医的“支持疗法”,也不同于老百姓讲的“吃吃补药”,它是在明辨患者气血的盛衰、脏腑经络的虚实后采取因人而异的辨证施治。
肿瘤患者的先天条件各有不同,体质也有阴阳的偏盛偏衰,不同的肿瘤发生于不同的部位、损伤不同的脏腑导致的正气虚损也有不同,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必须仔细进行脏腑辨证,分清患者体内的阴阳、气血孰衰孰盛,然后分别采用补气、补血、补阳或补阴的方法来治疗。
举例来说,如果肿瘤患者表现为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纳少、舌质淡或胖、舌苔白、脉濡细无力,这属于“脾气虚弱”,可以用益气健脾法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等。如果肿瘤患者表现为手心脚心发热、午后潮热、盗汗、口干、舌质红、舌少苔或无苔、脉细数,这属于“阴虚内热”,可以用养阴生津法治疗,常用的中药有西洋参、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生地等。如果肿瘤患者表现为头晕、目眩、心悸、失眠、面色无华、唇甲色白、疲乏、腰酸、舌色淡、舌苔白、脉细,则属于“血虚”,可以用滋阴补血法治疗,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当归、阿胶、制首乌、枸杞子、大枣、龙眼肉、鸡血藤等。如果肿瘤患者表现为畏寒、四肢发冷、腰酸腿软。疲惫乏力、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夜尿频繁、大便溏稀、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则属于“脾肾两虚”,可以用温肾健脾法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附子、肉桂、淫羊藿、仙茅、补骨脂、巴载天、肉苁蓉等。
“祛邪法”是以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以及以毒攻毒等中草药杀灭肿瘤的方法。
中医认为,“病邪”会随着疾病的发展而发展,在运用祛邪法时一定先要分清病情属于痰凝、毒聚、气滞还是血瘀等。举例来说,如果肿瘤患者有局部肿块、淋巴结肿大等情况,属于“痰凝”,可以用“化痰软坚法”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夏枯草、瓜蒌皮、昆布、海藻、瓦楞子、山慈菇、南星、蛇六谷、半夏、生牡蛎、猫爪草等。如果肿瘤患者表现为发热、肿块肿大、局部肿痛、小便赤黄、便秘、黄疸、舌质红或绛、舌苔黄,属于“热毒内结”,可以用“清热解毒法”
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半枝莲、龙葵、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黄芩、黄连、银花、苦参、山豆根、蛇莓、白英、鱼腥草、土茯苓、野葡萄藤等。如果肿瘤患者是“气滞”,则要明辨属于哪一类型,再对症下药。属于脾胃气滞的,可以用木香、砂仁、陈皮、八月扎等中药治疗;属于胃气上逆的,可以用旋覆花、代猪石、柿蒂、丁香、陈皮、半夏等中药治疗;属于肝郁气滞的,可以用柴胡、郁金、川楝子、延胡索、青皮等中药治疗;属于肺气上逆的,可以用苏子、枇杷叶、紫菀等中药治疗。如果肿瘤患者表现为有肿块、局部有痛感、舌质黯淡或青紫
有瘀斑、静脉扩张等,属于“血瘀”,可以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常用的中药有莪术、川芎、丹参、石见穿、赤芍、丹皮、三棱等。
刘嘉湘教授强调,扶正法和祛邪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患者正气的盛衰、邪气的强弱来综合施治。肿瘤早期邪气尚浅,正气还未受到严重损害,这时要以祛邪为主,扶正为辅;肿瘤中期邪气逐渐强盛,正气逐渐损耗,这时要扶正祛邪兼施;肿瘤后期病邪占据上风,正气大量消耗,这时要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刘嘉湘教授反对一见肿瘤就滥用破气破血或大苦大寒的中药一味祛邪,他认为这样只图一时之功效的方法是绝对错误的,即使病情得到缓解,
“患者是最好的药方子”
刘嘉湘教授是一个既重理论又重实践实效的医生,他常说:“患者是最好的药方子。”
刘嘉湘教授的同事都知道他有个“百宝箱”——他在坐门诊的第一天找来一只废木箱,装上锁扣,用来装患者的病历。“百宝箱”里的病例多了,他从病例里探求得到的治癌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起来。一个病例就好比利剑在磨刀石头上磨了一下,时间久了,他的治癌利剑磨得越来越亮,越来越锋利。
在诊治患者的同时,刘嘉湘教授还悉心听取患者的反馈加以反思。有一位胃癌晚期的患者,被毒蛇咬伤了,吃“季德胜蛇药”,结果无心插柳柳成荫,不但把蛇毒治好了,而且连胃癌肿块也缩小了。刘嘉湘教授立刻分析药方,最终发现蛇药的确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从此以后他就将蛇药放入药方中,提高了疗效。
还有一次刘嘉湘教授在查房时看到有个患者家属用甲鱼、癞蛤蟆捆扎后放在患者肝痛部位,作镇痛之用,他想:能不能用敷药的方法来止癌痛呢?
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他终于研制成外贴治疗癌症疼痛的“蟾酥膏”,经专家鉴定为止痛效果显著。“蟾酥膏”不仅在国内外医疗领域中属首创,还荣获了卫生部医疗卫生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养生篇
~获取全文回复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maoa.com/xmxt/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