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学中医的人很会保养自己。如果碰到了老中医,反而不能确定年龄,因为他们的状态异于普通老人。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中医大师——第三届国医大师、医院主任医师段亚亭。这位老人今年已经89岁高龄了,看起来不过60岁左右。
段老的养生要诀不过有二,一是每天吃蒸蛋,二是每天按摩。一碗蒸蛋保气血运行通畅。从临床来看,中医认为,人到了中老年所出现的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老年斑、巩膜浑浊等都是“瘀血”的表现,而诸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老年痴呆、前列腺肥大、中风等疾病的发生也几乎都与“气滞血瘀”有关。
西洋参枸杞蒸蛋
西洋参5~10克,研磨成粉;鸡蛋两枚,搅匀;枸杞5克。
将三种食药材混合一起,每日早晨蒸熟食用,同时还可用大枣5枚,泡水喝。
西洋参性凉味甘,具有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的功效。其优点是补气养阴、润养五脏,绝无温燥上火之弊端,故称为“无火参”。
枸杞子性味甘、平。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治肝肾亏虚、阳虚遗精、精少不育、血虚、头晕目眩、视物不明、两目干涩、消渴等功用。
鸡蛋性味甘、平,归脾、胃经,可养血、滋阴、润燥,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多种症状,是扶助正气的常用食品。
中老年人气血渐衰,基本都会有肝肾精气亏损的情况,每天早上吃蛋加点枸杞、西洋参,能滋补肝肾。长期坚持,气血补上来了,精气神自然就好了,肝好眼睛就好,肾好头发就黑,甩掉老花眼。
四步按摩黑发、明目、健脑
头部按摩具体方法:
1、左右手五指同按鼻翼处,由此按揉至眼角,并轮刮眼眶25~30次,明目;
2、大拇指先后抵住太阳穴及风池穴两处,另外四指当梳,分别由头部前后脑发际线,向百会穴梳理,醒脑;
3、双手五指相触,置于后脑下方脊椎处,来回揉搓颈部40次,强健脊椎;
4、双掌揉搓脸部30次,再拉扯耳垂40次,护肤,解决耳部供血不足问题。
三个标准判断是否健康
段老说,判断一个人是否健康有3个标准,那就是吃得、睡得、便得。在饮食上面,坚持做到定时、定量、定性。段老坚持每日三餐按时就餐;定量是指三餐不过饱,定性是粗细粮配合,蔬菜水果搭配,吃后以能消化吸收、腹部舒适为准。凡是长寿之人,都会有三个特点:吃得香、睡得着、便得顺。
吃饭不香,常吃山药,大部分中老年人的脾胃功能都一般,没胃口、不消化、便秘、腹泻、湿气重、无精打采、水肿……要说调理脾胃的食材,那非山药莫属。山药好吃,吃法也多,清蒸、煮粥、炖汤、炒菜……怎么吃都好吃。
睡觉不香:常按“安眠”我们可以试试按摩安眠穴,没准就能睡个好觉。
取穴:取俯卧位或侧伏位,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连线的中点。
找不到穴位的朋友可以这样来找: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方法: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排便不畅:揉腹最好清代医家陈飞霞在陈述腹部与长寿的关系中说:“腹者水谷之海,水谷盈也,主寿”。摩腹之法,可通和上下,充实五脏,驱外感邪气。揉腹最直接明显的好处就是——通便。按揉方法: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长期坚持,一定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两个经方调治大部分老年病
一个经方,除湿祛病
段老介绍,在接诊的老年男性中,犯病多因脾胃功能差,湿气重。中医称为湿阻症,主要表现为酸软乏力、头昏脑重、胸闷腹胀、大便偏稀、口黏腻苔厚、口干、口苦、口臭等症状。
针对湿阻症,段老推荐了一个经验方——除湿汤。
藿香、佩兰、菖蒲、苍术、厚朴、甘草各10克,苡仁30克,茯苓、猪苓、党参各1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
脾肾双补,延年益寿
临床中,段老非常重视调理脾胃和培养肾的气化功能。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无论脾胃自身之病或其他脏腑之病影响脾胃之证都很常见,而久病又多归于肾。所以,抓“两本”,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段老精心研制过一个“双补汤”,补脾肾、益气血,还延缓衰老。
党参、淫羊藿各30克,白术、茯苓、怀山药、山茱萸、枸杞、巴戟、仙茅各15克,龟胶15克(另包烊化),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适用于脾肾两虚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