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半夏1克,天麻1克,白术1克,葛根1克,钩藤1克(另包,后下),茯苓1克,当归1克,川芎1克,陈皮15克,生甘草1克。
功效燥湿化痰,平肝息风。
主治椎动脉型劲椎病,临床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呃逆,耳鸣,头重等,舌淡苔厚腻,脉弦数或弦滑。
用法水煎服,日1剂,ml早晚两次温服。
加减头晕、目干加菊花、蒲公英各15克;瘀血重者加丹参15克;呃逆重者加旋覆花10克;睡眠不佳者加夜交藤、合欢花各15克。
胡思荣的“温胆汤加减”组成陈皮15克,半夏1克,茯苓1克,炙甘草6克,枳实10克,竹茹30克,厚朴15克,浙贝母10克,鳖甲15克,酸枣仁15克,远志1克,生牡蛎30克,合欢皮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焦山楂15克。
功能化痰行气,养血安神。
主治甲状腺Ⅱ度肿大,痰瘀气滞型。
用法日1剂,水煎服,连服半个月。
加减有失眠、急躁为主,可加用柏子仁、礞石等安神之品;若以心悸胸闷为主,则可加用瓜蒌、薤白等宽胸理气。
左振素的“化湿解毒蠲痹汤”组成忍冬藤30克,丹皮1克,土茯苓30克,络石藤0克,萆薢15克,白芥子10克,王不留行1克,威灵仙1克,苍术1克。
功能祛湿化痰,清热解毒,通经活络,蠲痹止痛。
主治湿热痰瘀毒痹阻经络、壅遏气血导致的肌肉关节肿胀疼痛及结节性红斑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结节性红斑为主者加浙贝母、夏枯草、牛膝;急性痛风发作者加山慈菇、陈皮以加强清热化湿之力;热象明显者加重土茯苓、忍冬藤的用量;血沉增快者加豨莶草、生地。
罗陆一的“养心归草汤”组成炙甘草60克,党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30克,桂枝30克,炒枣仁15克,当归15克,熟地30克,阿胶30克,黄芪30克,龙眼肉15克,木香10克(后下)。
功效养心安神,益气补血,平稳心律。
主治气血亏虚所致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纤颤。
用法每日1剂,加米酒煎服。
加减兼瘀血加川芎、田七;兼痰浊加制南星、法半夏;兼肾虚加仙茅、仙灵脾、菟丝子;肝郁加柴胡、桂枝、龙骨、牡蛎;肺气虚加蛤蚧、红参、核桃;阳虚加制附子;阴阳两虚加麦冬、生地;湿重加豆蔻、厚朴;便溏者阿胶减量至10克。
金福厚的“黄连消斑汤”组成黄连10克,干姜5克,清半夏10克,炙甘草15克,桂枝5克,党参0克,白芍0克,川楝子10克,延胡索15克,大枣10枚,三七3克。
功能寒热并用,化瘀消斑。
主治过敏性紫癜(腹型),属寒热错杂血瘀证,症见皮肤紫斑,形状大小不,胃脘或脐腹疼痛,黑便或便血,舌红或有瘀斑,苔白或黄,脉弦或滑。
用法1日1次,水煎分3次服,夜间可酌加一次。忌食辛辣、寒凉,易过敏食物。
加减心下及胃脘疼痛喜按者加良姜、香附,拒按者加蒲公英、丹参;痛在脐腹喜按者加小茴香,拒按者加丹皮;痛在少腹喜按者加乌药、肉桂,拒按者加桃仁、蒲黄;虚寒偏重便血者,加炮姜、白术、制附子;瘀热偏重便血者,加大黄炭、生地榆、地丁。
张存悌的“通用潜阳汤”组成附子15克(先煎),干姜15克,肉桂10克,砂仁10克,龟甲15克,炙甘草15克。
功能温阳益肾,潜纳浮阳,引火归原。
主治脾肾阳亏,逼阳上浮、外越导致口疮、咽炎、牙痛、发热、各血证等诸病症。
用法水煎服,日服~3次。
加减阳虚甚者附子、干姜可相应加大剂量至30~90克;水湿偏甚如泄泻、浮肿可加茯苓30克,泽泻0克,兼有引归之功;若有痰饮加入半夏、苍术以化痰湿;下焦见有热象如尿黄、尺脉偏浮等加黄柏15克;见有心烦、口干等伤阴症状者加红参10克;发热可加童尿、猪胆汁咸寒反佐,引阳入阴;凡见虚阳上浮如咽痛、口疮等症均宜冷服;多汗欲脱可加山萸肉、白芍酸敛以收之;血症再加炮姜30克,血余炭30克以温摄止血;凡见惊悸烦躁者可加磁石、龙骨、牡蛎等介石质重之品以潜镇之;兼见表证参入麻黄、细辛、生姜等辛温开表。
王烈泉的“奇效头痛散”组成川芎15克,天麻10克,细辛10克,白芷10克,田七10克,葛根15克,白芍0克。
功效活血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治疗各慢性头痛、偏头痛,如现代医学之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等。
用法药物低温烘干,粉碎成细未,过细目筛。日服3次,每次3克,温开水冲服。孕妇慎用。
加减巅顶痛剧者加藁本10克;头两侧疼痛明显者加柴胡10克;颈项痛者加羌活10克;气虚,气短,乏力者加党参10克,黄芪10克;血虚加当归10克,首乌15克;腰酸膝软,头痛且晕者加熟地1克,怀牛膝10克;痰稠黏加法半夏10克,胆南星8克;睡眠欠佳者加炒枣仁0克,合欢花15克;胃纳差,便溏者加怀山药15克。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互联网和出版刊物,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你若喜欢,点赞+在看哦
让更多人看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