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一千六百年前,谢灵运在这里写下最早的山水诗篇。纵横交错的山河江海,让19世纪末的洋人赞誉为“浙南威尼斯”。
这里收藏的旧照,主要由西方传教士、瓯海关洋人、邵度、邵家业等人拍摄,黑白光影,百年沧桑,浙南水乡的变迁让人唏嘘不已。
风筝年邵度摄
劳作邵度摄
塘河舟楫忙30年代邵度摄
担水客40年代邵度摄
风雪夜归人年邵度摄
龙湫观瀑年邵度摄
滔滔江水向东流年邵度摄
霜天朦亮水生烟年邵度摄
万山欢跃迎朝阳年邵度摄
烟云常绕削壁峰年邵度摄
瓯江晨曦年邵度摄
一江暖雾小春天年邵度摄
野渡无人舟自横60年代邵度摄
孤帆猝遇密集雨年邵度摄
牧歌年邵度摄
瓯江水涨鱼儿跃年邵度摄
老渔翁年邵家业摄
过水又一村年邵家业摄
江上秋风动客情年邵家业摄
秋年邵家业摄
春润雁荡年邵家业摄
山村烟雨年邵家业摄
风吹麦饭满村香年邵家业摄
一宵春雨后年邵家业摄
夕阳归年邵家业摄
春山暖雾年邵家业摄
渔夫年邵家业摄
江南春早年邵家业摄
江上冬雾年邵大浪摄
瓯江帆影年邵大浪摄
以上作品出自邵家三代摄影师之手。
塘河归舟,30年代。
图为温瑞塘河梧田段,那个年代,天是湛蓝的,水是澄清的,七十里塘河美丽富饶,既是生活用水地,又是交通要道,塘河的水透明见底,舀起来沉淀一下就可以喝了。
梧田端午赛龙舟,年
塘河的龙舟是一年一度的盛会,文革期间间断了很久,90年代末期才渐渐恢复元气。
瓯海潮踪,年。
春江暖雾,年。
外出郊游,30年代。
征帆,年。
,年。(by邵度)70年前的大龙湫,堪称人在画中游。
,年。(by邵度)
,30年代。(by邵度)
,年。(by邵度)
,年。(by邵度)
,年。(by邵度)
,年。(by邵度)
,年。(by邵度)
,年。(by邵度)
,年。(by邵家业)平阳境内的南雁荡山,清澈的碧溪和神奇的石天窗。
,年。(by邵家业)
,年。(by邵家业)楠溪江的滩林和舴艋舟。
,年。(by邵家业)
,年。(by邵家业)
,年。(by邵家业)这座山峰叫做接客僧,在大荆镇内,徐霞客前往谢公岭便是从此经过,堪称雁荡山的东大门。
,年。(by邵家业)温州的平原上河流纵横、四通八达,城区的河流被填了很多,但在乡间还能见到这种风景,比如三垟湿地。
,年。(by邵家业)雁荡山下的村庄。
,年。(by邵家业)年前,老家的布衣诗人翁卷对着这片土地吟诵出那首《乡村四月》:“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就是我心中的故乡和故乡最初的风景。
,年。(by邵家业)
,年。(by邵家业)
,年。(by邵度)
,年。(by邵大浪)
图为华盖山上向东望,左下角是东城墙,山下是护城河,有庙宇的小路是“江西栈”(现永东路),远处是杨府山。年4月,英国外交官阿尔巴斯特(ChalonerAlabaster,汉名阿查理)来到温州,担任英国驻温首任领事,温州最早的照片由他所拍。
从府学巷这头看中山公园内的积谷山,弘一法师曾在山边这排房子居住了十二年,(因为庆福寺正好建在城墙根,所以俗称“城下寮”)后来这排房子因年久失修被台风刮倒,没有再修复。(拍摄于年)
海坛山眺望华盖山城墙和护城河。解放前,病死的穷娼妓无人收尸就用破席子一卷扔到那个山坡上,所以叫“苍蝇痨”。解放后是温州动物园,改革开放后是米利纱住宅区,那条河就是现在的环城东路。(年拍摄)
英国外交官阿尔巴斯特(ChalonerAlabaster)于年拍摄,华盖山上遥望东门永川路浦边码头。温州古城曾经密布兼容闽浙风格绵连成片的古民居,如今只剩下墨池坊、城西街、朔门街、庆年坊、五马街等分割成孤岛的几个片区。
近景是一条载满茅草的小船,屿上的江心寺和孟楼清晰可见,英国领事馆尚未建好,江心屿东塔的塔檐还在。此片由阿尔巴斯特(ChalonerAlabaster)摄于年,银盐蛋白胶印,这是年代最早的一张江心屿照片,极为珍贵。
年,苏慧廉主持重建城西堂(今存“重建圣殿碑”),包括前面的大堂(礼拜堂)和后面的小堂(福音堂)以及牧师楼,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大堂为哥特式,高13.46米,尖卷长窗,立柱挺拔,饰以无花果。该堂至今保存完好,是温州最古老的教堂之一。
年代,海岸线,村庄,温州,中国。传教士和村民在崎岖的海岸线。(后页照片说明)
现在是冬天——温州,中国。英国“中国内地传教团”成员在雪中。(后页照片说明)
,20年代。(byT.butlerF.R.G.S.)
,40年代。这张照片出现在苏慧廉的著作《AMissioninChina》一书中,拍摄者不详。桥上的路亭是江南水乡的典型样式,也反映出了水乡埠头的繁华。
,年。(by苏慧廉)这是惟一一张较为完整的温州旧城老照片,大抵可以看出年前温州“东庙、南市、西居、北埠”的城市格局。照片中近景为还保存的非常完好的老城墙,中景为密集的民居、泊在江边的帆船,连江北岸的双塔亦清晰可辨。
(VeniceinChina),年。(byDorotheaHosie)当年的温州城,水网密布尤如蛛网,出门必行舟,一渠一坊舟楫毕达。年8月,文革武斗之中,古城最繁华的大南门被火烧掉了四分之一,此后河道被清填一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出版的明信片(年拆除前的白象塔)。文物工作者从塔中发掘出大量的经卷、绘画、雕塑品、石刻等北宋文物,总共有0余件,其中北宋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页,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术实物。
,年。(by孙守庄)九十年代,高楼终于吞噬了天际线。
曾经的人民路
曾经的百里坊
昔日繁华的南塘
车来车往的人民路
城西大教堂
温州解放电影院(现址为松台广场)
温瑞塘河尽显繁忙
90年,温州机场通航
98年,我们有了自己的火车站
这是我们的九山湖
中山公园
中山桥
小编:苏尔特尔
来源:鲤空间、瓯越文化、旧时温州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