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始载于《雷公炮炙论》。《海药本草》谓仙茅“生西域,……·蜀中诸州皆有,粗细有筋,或如笔管,……-黄色多涎。”《图经本草》载其“生西域及大庾岭,今蜀川江湖两渐诸州皆有之。叶青如茅而软,腹稍阔,面有纵理,又似棕榈。至冬当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黄,不结实。其根独茎而直,傍有短细根相附,肉黄白,外皮稍粗褐色,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用。”
独茅根茅爪子、婆罗门参《开宝本草》,独脚仙茅、蟠龙草《生草药性备要》,风苔草、冷饭草《质问本草》,小地棕根《草木便方》,地棕根《分类草药性》,黄茅参独脚黄茅《广西中药志》,独足绿茅根《四川中药志》,独脚丝茅《江西中药》,仙茅参《中药志》,千年棕《全国中草药汇编》,山棕皮尖刀草《新华本草纲要》。
本品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igoorchioidesGaertn.的干燥根茎。
生于海拔米以下的林中、草地或荒坡上。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野、家)、宜宾县、古罗镇、泥溪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野)、大理州大理市下关区、临沧市云县、耿马县、云南省楚雄永仁县、文山州砚山县(野)等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和须根,洗净,干燥。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0cm,直径0.4~1.2cm。表面棕色至褐色,粗糙,有细孔状的须根痕和横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灰白色至棕褐色,近中心处色较深。气微香,味微苦、辛。
均为统货,不分等级;以身干、条粗匀、质坚、表面色黑者为佳。
辛,热;有毒。归肾、肝、脾经。
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痛,阳虚冷泻。
杂质(须根、芦头)不得过4%(通则)。
水分不得过13.0%(通则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10.0%(通则)。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通则)。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7.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仙茅苷(C22H26O11)不得少于0.10%。
??免费领共10版书籍!??全套《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共20本)免费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免费领!??免费领彩色书籍!▼更多精彩推荐,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