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论治阳痿验案三则
王康民
一、肝郁气滞
田某某,23岁,工人,年10月5日初诊。阴茎不能勃起3个月,曾服男宝及补肾壮阳之品,阴茎仍萎软不能勃起。诊见沉默寡言,胸胁胀满,急躁易怒,善太息,舌淡、苔薄白,脉弦缓。详询病史,方知夫妇感情不和,初婚房事尚可,3个月前曾因欲行房事被妻拒绝,此后情怀抑郁,性欲减退,渐至阳痿,虽经多方治疗效不显。据证分析,乃肝郁气滞,肝不能运达,致宗筋不举而成阳痿。治宜疏肝解郁,行气通络,拟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醋柴胡、枳壳、白蒺藜各15,香附、佛手、郁金、乌药各lO,白芍、菟丝子各20,川芎、枸杞子各12,甘草6。每日l剂,水煎服。并嘱调情志,慎起居,配合精神开导等心理疗法。服药6剂后,病情明显好转,有性欲感,阴茎可勃起,但举而不坚。药已对症,守方加制首乌25,鸡血藤20,续服7剂后,阴茎已能勃起,性生活正常,余症悉除。后以逍遥丸巩固,1年后随访,房事正常,其妻已生女婴。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调节情志。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肝不运达致宗筋不举。此例阳痿乃肝郁气滞而致,治以疏肝解郁,配合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同时并进,故收良效。方中柴胡、香附、佛手、郁金疏肝解郁调畅气机:乌药、枳壳、川芎、鸡血藤调气血:白芍、茯苓柔肝宁神;菟丝子、枸杞子、制首乌调补肝肾:白蒺藜解郁兴阳,与其他疏肝解郁行气药合用,使肝气调畅,经气流通,故病可愈。
二、寒滞肝脉
王某某,46岁,农民,年2月21日初诊。自诉阳事不举,阴茎内缩5个月。于5个月前在水中作业1周后,即感阴茎不能勃起,阴部湿冷,阴茎内缩,少腹、阴囊潮湿时则胀痛。自服雄狮丸、男宝等壮阳起痿之药终不获效,经友介绍邀余诊治。诊见面色黯灰,唇甲黯淡,舌淡、苔白而润,脉弦细。证属寒滞肝脉,气血不和,宗筋失养。治宜温肝散寒,活血通络,方拟暖肝煎加减。
处方:乌药、川芎、仙灵脾各15,吴茱萸、小茴香、沉香各10,茯苓、当归各20,细辛、肉桂各5,王不留行12,生姜6。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10剂后,阴茎无内缩,可勃起,但举而不坚,少腹、阴囊胀痛及阴部湿冷明显减轻,仍用原方去细辛、肉桂,加生黄芪30,菟丝子18,桂枝15,继进10剂,诸症悉除,房事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灵枢》指出:“肝足厥阴之脉……过阴器”,“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器”。《内经》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时值深秋,患者涉水日久,寒邪凝滞,邪客肝脉,经络不畅,宗筋失纵,故使宗筋萎废而致阳痿。方中以吴茱萸、乌药、小茴香、肉桂、沉香温肝散寒,通阳起痿,当归、川芎、王不留行活血通络,桂枝温通经脉,黄芪、仙灵脾、菟丝子益气兴阳,芪、芎、归配伍更具益气活血之功,诸药合用,切中病机,故获良效。
三、肝胆湿热
周某某,45岁,农民,年9月21日初诊。平素嗜食肥甘,烟酒无度。2个月前饮酒行房后,性欲渐减退,继则阴茎痿而不举,睾丸胀痛,阴囊潮湿,甚则异味,伴口苦心烦则脘痞胁胀,肢体困倦,小便黄赤灼痛,大便十结。医院诊为“阳痿”,用中西药治疗无效。自服补肾壮阳之品后,反见身体困倦,口苦益甚。诊见形体肥胖,口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内蕴,阻遏肝脉。治宜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方拟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木通、萆薢各10,黄芩、柴胡、泽泻、生地各12,山栀子、当归各15,茵陈、车前子各30,薏苡仁25,甘草6。每日l剂。水煎服。服药7剂后,阴茎已能勃起,口苦心烦除,余症悉减,纳谷知味,舌苔转薄腻。继用前方加牛膝12,益母草15,再服12剂后,性欲增强,房事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
本例患者素体肥胖多痰湿,复因过食肥甘,烟酒无度,损伤脾胃,且因误服温肾壮阳之品,湿热内生,伤津灼液,湿热下注,肝脉不畅,经气不和,宗筋弛纵而致阳痿。方拟龙胆泻肝汤除下焦湿热,加薏苡仁、茵陈健脾除湿助运化,牛膝、益母草活血通络,利湿泄热,使湿热得除,肝脉通畅,经气调和,宗筋功能复常。
逍遥散加减治阳痿经验
黄之光
辨证论治
肝气郁结证(以年轻人为多见),症见阳事不举,举而不坚,情志忧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肾阳虚衰证(以中老年人多见),症见阳事不举,举而不坚,精冷而少,精神萎靡,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甚则畏寒怕冷,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1)肝气郁结以逍遥散为主,疏肝解郁,通络振痿。
(2)肾阳虚衰以自拟助阳汤(熟地15,丹皮10,仙灵脾15,仙茅15,鹿茸5,蛇床子10,巴戟天15,杜仲10,山萸肉10,肉桂1.5)补肾助阳,振阳起痿。10剂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患者25岁,结婚2个月,阳事不举,举而不坚,不能插入阴道进行房事。伴情志忧郁,善太息,急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证属肝气郁结,痿而不举。处方:当归10,酒白芍10,茯苓10,柴胡10,炒白术15,制香附10,龙胆草10,佛手片10,仙灵脾15,生草5。并予心理治疗。10剂后已能房事2次,2个疗程后性功能正常。
阳事不举,世人多认为虚证所致,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阴痿候》中说:“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萎弱也。”宋·严用和《济生方·虚损》中说:“五劳七伤真阳衰惫……阳事不举。”然也有非虚所致。如清·沈金螯《杂病源流犀烛前阴后阴源流》中说:“有失意之人,抑郁肝火,肝木不能疏达,亦致阴痿不起。”因此临床常见补阳而效不显者。本肝气条达,不须助阳而阳事自起。如肝气郁结,久郁化热,再予补阳,不仅郁不能解,反而以热助火,焉能取教!中老年之人,阳气渐衰,出现阳痿,予补肾助阳,药中肯,才能取胜。此外,应注意向患者进行疏导,使其心志正常,亦应向其配偶启发、诱导,达到密切配合,亦甚重要。
图书名称:现代名中医男科绝技
作者:陈武山编著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01月
版权申明:
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提示:
1、资料是有偿购买的,知识是无偿分享的,欣赏此文欢迎点赞和分享哟。给我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maoa.com/xmpz/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