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烧
4
母亲网女子是在嫂子巧珍子出院回来的第二天才从娘家赶回来的,婆奶奶身体不好,两三天前接到舅舅的电话,母亲就过去服侍婆奶奶了。这期间小妹爱英子问过哥哥大强,是不是母亲又和嫂子冈桑了,大强稀里糊涂的,说不可能,母亲三天前就去婆奶奶家了,根本就没和巧珍子碰面。那又会是谁给气嫂子受了呢,不是母亲,那就是你大强了。大强有嘴也说不清。父亲是不可能给气嫂子受的,何况父亲已于三年前就去世了。小妹问不出所以然来,丈母娘就把责任全怪在王大强身上。当年小妹在生下儿子小龙后,母亲和嫂子的关系才开始紧张起来。对于母亲的指桑骂槐和故意找茬,嫂子一般都是忍让不出声,依然家里家外的忙碌着,即使回到娘家,嫂子也从不对自己的父母提半个字,有苦装在心里,有委屈自己扛着忍着。当然,嫂子是很少回娘家的。为了让嫂子能早点怀上孩子,母亲网女子动了不少心事,用了不少方法,求仙方,拜菩萨,关目山做了不少。听人家说可能是屋后人家的正门对着哥嫂的房间,有邪气,屋东山墙对着巷口,有歪风,不吉利,母亲就从集市上买来一个照脸的小镜子悄悄挂在哥嫂的窗户外,意思就是将邪气反照走。并请了瓦匠在对着巷口的东山墙上嵌入一块刻有“泰山石敢当”的砖头,以档住镇住歪风。做了这些,几个月下来,仍然不见嫂子的肚子有任何动静,母亲更加急了,听人说庄东南角土地庙上那棵壳树是个神树,壳树的汁液可以治百病,母亲又买了猪头六只眼到庙上敬树求菩萨,从壳树上取下乳汁回来在家神柜上敬供后要哥嫂喝下去,同时又去十里外的赵半仙那里求来仙方(所谓的仙方就是赵半仙在一张黄元纸上胡乱写了几个字的黄元纸)烧成灰和在半二碗水里让哥嫂喝。每次母亲都是在一边监督着看着哥嫂将她求家来的那些所谓仙方当着她的面喝下去。为了能尽快使嫂子的肚子鼓起来,母亲就差去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动祖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母亲忙上忙下为哥嫂四处求仙方拜神仙的当儿,嫂子巧珍子和哥哥大强终于迎来了一个孩子,虽然是个女孩,虽然这个孩子不是哥嫂自个儿生的,但毕竟有了孩子,一家人兴奋了好几天,尤其是母亲,整天围在小孙女身边,端屎拉尿的,忙得屁颠屁颠的。那天天刚蒙蒙亮,嫂子起来煮早饭,这时就听见院门外传来一阵一阵孩子的哭声,从声音中听出是个婴儿,嫂子巧珍子就立了脚走到院门口,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在大门外,于是,巧珍子打开院门,看到一个用红棉袄包裹着的孩子正伸出小手在挥舞着哭着蹬着脚,巧珍子立马就将孩子抱起来往院里走,并冲堂屋里喊着哥哥大强。听到嫂子的叫喊声,母亲第一个爬起来,披了件外套就出来了,一看见嫂子手里抱着一个婴儿,就问从哪里来的,嫂子说她也不知道,说是哪个放在自家院门外的。母亲立马过来,快,快,看看是什么,是丫头还是小伙。母亲打开裹在孩子身上的棉袄,将手伸到孩子裤裆里一摸,哦,是个丫头瘪子。丫头也好,丫头也好,母亲虽然有点失望,但还是满足了,小脸儿粉嘟嘟的,双眼皮,虎头虎脑的,像我家光头小时候呢。这时,父亲和哥哥也起来了,天上掉馅饼,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好事,一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了,母亲把婴儿抱到堂屋里,父亲赶紧拿了大笆斗,并到锅门口弄来了稻草铺在笆斗里,然后拿了棉花胎和床单铺在上面,就在母亲拿下孩子身上的棉袄准备将孩子放在笆斗里时,从棉袄里掉下了一张红纸,红纸上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其他什么都没有。从出生日期上一家人知道了孩子才出生个把星期。父亲给孩子起了名字叫小丽,小名则叫阿(压)子,意思就是压子的意思,乡村里对于孩子取名都是有讲究的,对于第一个生下的孩子或之后生下的在名字的取向上都是有考究的,如果第一个生下的是女孩,一般都以阿开头,也就是压为小名,什么阿英阿平阿珍阿兰阿香,等等,就是希望在接下来能生个男孩,压宝一样的能压到一个小伙。有的人家在压了之后有时还就真的压到了儿子,那这个男孩就成了惯宝儿,于是,家里人为了能扣住保住这个孩子不生病不遭灾祸,往往就将这男孩的小名叫什么宝(保)根、扣根、锁桩什么的。随着侄女小丽的到来,嫂子的脸上慢慢地就有了笑容,母亲对嫂子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家里家外的事都不许嫂子再上手了,什么事都由她和父亲,还有哥哥去弄,母亲让嫂子就在家里好好照顾孩子,用母亲的话说,这是老天有眼,让咱老广荣家绝不了后,小丽是老天送给咱老广荣家的一块宝啊!这是她这么多年烧香拜佛求菩萨求得来的。母亲要嫂子好好在家待着,说不定小丽一来,会给咱老广荣家带来好运带来一个带把儿的小孙子呢!侄女小丽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声笑语,同时也给嫂子的地位带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变化,母亲的态度是最能说明的,当然,母亲求仙拜佛的活动并没有消停,虽然有了小丽,但母亲坚信老广荣家的香火不会断的,相信在她的虔诚和努力下,老天会开眼再给老广荣家送来一个带把儿的。平时农闲下来,母亲照样会四庄八邻地去为哥嫂寻仙方找郎中。也就在这一年,巧珍子的人生有了转折,说是转折其实就是身份的变化,这还得从她新婚那天王大炮闹洞房时说的一句话说起,这句话或许人们早就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巧珍子也有点不记得了,就是王大炮当时闹巧珍子后出了房门说的那句文理不通的“人尽其才,花自红”。当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王大炮在摸了巧珍子出来后所说这句话的含义,更没有人能想到就是这句话在日后改变了巧珍子的命运。当时王大炮说这句“人尽其才,花自红”时,也只有高中毕业的巧珍子能从这文理不通的句子里懂得其中的意思,她知道王大炮当时的语意其实就是,一个人只要在他想要的环境中,才能去好好的发挥他的能力。也就是乡村人常说的那句“好钢用在刀刃上”才算得上这块钢是好的。这一年,村支书老广茂退休了,乡里指派王大炮接替了他的父亲,也就是说,王大炮继承了他父亲的村支书的位子,成了红卫大队新一任党支部书记。过去农村里的村支书一般都是由从部队复员退伍回来的党员担任的,加上过去能去部队的基本都是村干部家的孩子,所以王大炮接他父亲的班当上村支书是理所当然的了。和老广茂一起退下去的还有村妇女主任扣兰,扣兰今年五十多了,在村妇女主任的位置上做了有二十多年了,早在几年前扣兰就找过老广茂,要他到乡里说说不想干了,随着分田到户,家家都忙着发家致富搞副业,扣兰也准备和男将出去开大船跑运输,毕竟小伙渐渐大了,要找对象的,虽说小伙在部队当兵,可总是要回家找婆娘的。老广茂当时没同意,老广茂说,我那小伙不也在部队,我们是人民的干部,更是人民的公仆,不能光为着自己,要为村里着想,儿孙自有儿孙福,等再过两年我和你一起退。就这么着,老广茂说的两年一晃就五年下来了。这五年中,扣兰的男将跟亲戚朋友凑了了点钱买了条七八吨的驳壳船,自己一个人在外跑运输,有时农闲下来扣兰子也会随船出去一两个星期,扣兰的儿子在部队提了干,暂时回不来了,扣兰子也就没再提辞职的事。面对村妇女主任空缺一事,有人提议由扣兰子的大女儿爱红来做,爱红初中毕业,嫁在本村,提这建议的人说的也不错,你王大炮能接你父亲的班当支书,人家爱红就不能接她妈妈的班做妇女主任?而且爱红又在本村,又是初中毕业。对于这项建议,王大炮没有立马表态,王大炮为此找过父亲老广茂,也去找了老妇女主任扣兰。在王大炮的心里有一个不二的人选,这个人就是巧珍子。王大炮之所以当时没有立马说出来,是不想让人说闲话,他不想给巧珍子的身上带来吐沫。但王大炮也做好了坚持到底的准备,如果父亲和扣兰那里说不通,他就会去乡里找乡领导一锤定音。王大炮没想到的是,父亲广茂,以及老妇女主任扣兰子居然和自己想到一块儿去了,通过这几年的观察,这两个村里的元老都认为巧珍子最适合当这妇女主任,巧珍子自从嫁到这个村上,虽说刚结婚那些年和婆婆网女子的关系起初不是太融洽,但这不怪人家巧珍子,而且每次争吵都是网女子找的岔,对于网女子的谩骂,巧珍子从来都做到了骂不还口,一度的忍让。在村里人缘也很好,从不和哪家有个三长两短的,遇见长辈客客气气的。而且人家还是个老牌高中生,有文化,也有头脑,会做事。这几年,巧珍子利用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家里搞起了生猪养殖业,并将猪粪合理利用做成饲料养鸡养鸭,虽说养的不多,一年也就十来头猪,三十只鸭子五十只鸡,一年下来小日子也向着村里人所谓的小康迈进了,通过三四年的奋斗,把一个原本茅草遮顶,竹门挡风的家换成了一幢七架梁的青砖瓦房。当然,这里面更有婆婆网女子的支持和帮助。婆婆网女子说话做事向来大嗓门大手脚,只要她认准的事是没有人能改得了的,而且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绝不回头。不过在养猪养鸡鸭上,这主意当时是巧珍子想到的,乘着分田到户国家鼓励自富时,巧珍子就向王大强提到这事,王大强不敢表态,说要问一下他妈妈,毕竟这钱投进去能不能收回来谁也没得数。而且家里开支透支什么的都是母亲网女子把着。令巧珍子没想到的是婆婆居然一口答应了,而且把家里所有积蓄都捧到了巧珍子的面前,对于母亲的反应,都令王大强晕了,当时王大强坐在饭桌上惊讶地张大着嘴瞪大着眼睛望着母亲,嘴里一个劲的真的,真的,这是真的?网女子一巴掌打过来,个抽摆伙,这难道还有假啊,你个死缺灯样子真是榆木脑袋,没你婆娘聪明。这是国家的好政策,是咱家翻身的时候了,拿去,全拿去,要搞就认认真真的好好的搞。搞砸了不怪你们。只要不是拿去赌拿去输的。其实,巧珍子自己明白,好人当有好报,结婚头几年没孩子时,婆婆那样子对她,她开始心里也很不舒服,当初她和王大强结婚也不是很情愿的,没办法,为了哥哥,她只能把自己嫁了。她也很理解婆婆当初见她生不了孩子的那种心情,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哪个上人不巴自己的孩子好。何况大强当时老大不小了,在乡村里二十六七岁还没结婚的就算是老姑娘老小伙了,而二十六七岁的王大强和她结了婚却迟迟没孩子,这让任何人都想不明白,当时没有人去想是怎么回事,也没有人去怪夫妻一方的男将,男人本来就不生孩子,生孩子应该是你女人的事,你一个女人生不出孩子那就是你没本事了,什么公婆娘什么狐狸精什么什么,当时巧珍子不知道被婆婆,甚至被村上那些个嘴淡的婆娘背地里指指戳戳多少遍。这些,巧珍子都一路忍过来了。前面提到改变巧珍子生活的是养女小丽的到来,而改变巧珍子的命运除了改革开放这个东风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巧珍子儿子的降临,儿子是巧珍子和王大强真真实实所生,是巧珍子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经过由一个女人变成母亲,从其身上真实掉下来的一块肉。当时对于巧珍子和王大强结婚之后一直没有孩子,婆婆网女子可谓费了不少心事,讲迷信求仙方不知道做了多少关目山。后来养女小丽的到来更加坚定了婆婆网女子老广荣家必有后的信念,于是,婆婆转变了战略,从迷信和求医上两者结合,她先后强制性的带着王大强和巧珍子分别到外地有名的郎中那看中医,通过中医把脉就诊,原来是大强的原因,大强患有“睾丸先天发育偏小,少精、死精,精子不液化,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导致巧珍子不能生育。针对答案强的病情,老郎中提出“标本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同时根据祖传秘方,运用中药方剂,滋阴补肾、生精活精、清理湿热,再配以西药养精活肾,从源头促进生精和提高精子的质量活力。经过对王大强三个多月的中药调理,巧珍子后来怀上了儿子小强。从儿子冬生出生后,婆婆对巧珍子的改变简直是无法比喻的,用王大强的话说,他母亲网女子的神经病好了,死了又活过来了。从巧珍子怀儿子冬生起,到生养坐月子,母亲网女子一刻都不离左右,不是鸡汤,就是黑(乌)鱼汤,甚至还不惜血本请人家从外面买来鸽子炖汤给巧珍子调理补养身子。整个儿的把巧珍子当菩萨供养着。嘘寒问暖的。对于婆婆的变化,巧珍子没什么说的,稍微有点过意不去时,网女子就“来气”了,你别动别动,别动了胎气,想吃什么你就说,别不好意思,想当年我害大强时就想吃个野枸杞,急的老广荣半夜三更跑到洼腊沟去找呢!现在日子比那时好过多了,你想吃啥妈给你弄去。你别动来动去的,这坐月子的人可不能瞎动的,月子里不注意滋生出病来一辈子都不得好。自从有了儿子冬生,巧珍子在家里的地位可真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雄鸭。婆婆再也不当家了,全扔给了巧珍子来把持这个家,虽然在有些事情上还会插上一两句,但已经不像从前那样说一不二了,经过多年的相处,婆婆也渐渐了解了巧珍子的脾气,更看清了儿媳妇的为人,这是没得话说的,有时婆婆网女子也为过去自己对巧珍子的那些做法感到内疚,也认为当时自己做的太过火了。好在儿媳不是一个太计较的人。这个姑娘确实本分懂事。所以,这次巧珍子提出要养猪养鸡的什么,网女子二话不说全力支持,并把她和老广荣平时省吃俭用存下来的全部家当一下子全捧给了儿媳。网女子相信儿媳的能力,她从这几年和巧珍子的相处中感觉到了巧珍子是一块好料,有能力,会把家会过日子。你就大胆的去弄吧,家里孩子有我和你爸带着,你们不用操心,如果人手忙不过来,我和你爸谁有时间谁都会去帮你们照应照应的。就这样,在公婆的全力支持下,巧珍子先从两头猪,十只鸡十只鸭养起,最终变成每年出两趟猪,一趟五头,五十只鸡三十只鸭,当然,还有这些鸡鸭生下来的蛋。一年下来这在当时收入还是很可观的。随着手头宽裕了,原来居住的茅草房也一下子变成了瓦房。家里渐渐的添置了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和飞鸽牌自行车,而且是村上除支书老广茂家,第二个拥有电视机的人家。对于让巧珍子出来当村妇女主任一事,是老妇女主任扣兰子提出来的,王大炮说,这事由老主任扣兰子在支部会上提比较合适,如果他这个支书提的话,可能会让人有闲话,从而不利于以后巧珍子的工作,毕竟巧珍子当年是他王大炮去帮着接家来的,而且王大炮当年还闹了人家巧珍子,摸了人家,为了避嫌,他王大炮是不好在村支部会上提的,不然有人要拿当年闹新娘子的事来说事,说你王大炮贼心不死,至今还想着人家巧珍子,是不是你们平时私下里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王大炮就和老主任扣兰商量,由扣兰到时当着大伙儿的面提出来,他在支部会上拍板。在此之前,老支书老广茂和老妇女主任扣兰子曾经两次一起去巧珍子家找巧珍子谈话,请她出任村妇女主任,巧珍子起初没明确表态,不是不答应,巧珍子想的是自己能不能胜任,再加上王大强在旁边多话,不想让她去做的样子,巧珍子就说再考虑考虑,家里人要商量商量,王大强也说这事要问他母亲再做决定。一听王大强说这话,老支书立马就火了,对着王大强就是一通训斥,都两个孩子的父亲了,这么大岁数的人做什么事都没主张,什么事都要问你妈妈,你还是男人不是男人,男人要有个男人的样子,说话做事别婆婆妈妈的,裤裆里那东西给你长着玩的?!继而,又和老妇女主任扣兰子对巧珍子的为人和做事,以及这几年发家致富搞的养猪养鸡什么的给予了赞扬,同时指出,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真正的富。说什么人要有志向,不能鼠目寸光,做什么事不能陷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要合群要合趟。等等。当婆婆回家后,巧珍子将老支书和老主任过来找她谈话的事一说,婆婆立马就说,这是好事啊,怎么不做,做。这还要说嘛,这根本就没得商量头的事情,人家想当还当不到呢!又不是我们要当的,是他们来请我们当的。这下好了,我们老广荣家好事临门啊,一桩好事接着一桩好事的。想孩子,孙女送过来,想孙子,一想就有,哭棒孝帐都有了。这下又出个当干部的了。我就说我那香火没白烧,菩萨没白拜,老天开眼,菩萨显灵,老广荣家的祖坟葬的好啊。
作者简介:
陆传进:笔名陆陆,年2月生,江苏兴化人。年开始文学创作,年特招至武警南京某部服役。先后在《青春》《金山》《雨花》《延安文学》等刊报发表诗歌及小说等作品若干,获多种奖项。
图片
网络
往期
回顾
陆传进大麦烧(三)陆传进
大麦烧(二)
陆传进
大麦烧(一)
旗飘芸窗文学
旗飘芸窗文学管理团队
荣誉社长:王乙米
总社社长:鹰击长空
分社副社长:角落私语
运营总监:萧晓
编辑:萧晓漪莲
校对:谈马
管理部:苏阳山芋皮
现代诗编审:勋卿半城烟火漪莲
散文编审:少彰角落私语虎仔
古诗词编审:乐行摄天下鹰击长空
主播团:(女)月儿鳳飞起舞童心未泯小伊玲子
(男)阿超一叶知秋晨然托尼心海大卫李子骞
旗飘芸窗文学投稿指南
一、旗飘芸窗文学十大栏目:
1.诗海放歌2.古韵翰墨3.散文天地4.书画欣赏5.编委风采6.小说连载7.特约作家8.海外之音9.诗画专刊10.名家精品
二、个人专辑栏目:现代诗3—5首。
三、随笔:字以上。
四、有声诗歌栏目:符合朗诵诗文。
1、以上各栏目均需要字内简介,照片一张,原创首发,杜绝一稿多投。
2、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虚假、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
3、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文责自负。
4、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本平台不再修改原稿。若半月没刊发,视为退稿。
5、投稿至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anmaoa.com/xmfb/9903.html